首页>报业动态

都市类报纸创新发展何去何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赵新乐 时间:2016-01-04 09:59

  

业内专家:破局才能立,脱茧方重生

 

  单日出版256个版,营业额1137.9万元,刷新了报纸单日出版营收纪录。这是1218日《扬子晚报》纪念创刊30周年特刊所创造的辉煌成果。

  业界对于这份数据的感叹情真意切。因为,这种纪录在纸媒兴盛时期尚且难得,更何况是在都市报、晚报集体遭遇“严寒”的当下。能够维以继日已属不易,又哪敢轻易想象再攀高点?

  即将过去的2015年,关于都市类报纸未来发展的关注尤其多。当大家还在讨论生或死的问题时,已经有那么一批先行者悄然上路了。那么,在他们的眼里,都市类报纸究竟变还是不变?变什么?怎么变?

 

  置身巨变之中,不变必死

  “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各位报人来讲,那可能是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新民晚报社总编辑陈启伟的这句话说出了大多数都市报人的心声。打拼了一辈子的事业忽然走到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太多人在情感上都难以接受。

  可是,现实从不给人残酷的理由。用华西都市报社社长李鹏的话说,我们曾经熟悉的东西都在变化,传播规则在变、传播路径在变、传播方式在变……而这些变化又是持续的、深度发酵的。当熟悉变成了陌生,曾经的轻车熟路变得越来越难走,巨变之中的我们就显得本领恐慌。

  在《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眼中,他更愿意将当下报业面对的境况,尤其是那些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都市报面临的局面称为“困局”。他认为,在这个困局之中,报纸传播能力锐减、舆论影响力缩减动摇了报纸的立身之本。曾经风光无限的都市报广告连续几年断崖式下滑,甚至到了“腰斩”的地步,动摇了报纸的物质基础。而面对整体困局,全行业在焦躁不安的情绪下所使出的“招数”有效的并不多。

  当原有的以内容生产为核心,走内容—读者—广告的媒体生态圈被彻底打破,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传播逻辑和商业逻辑被彻底改变,互联网的狂风又不期而至之时,变,已是都市类报纸求生的必然选择,没有之一。

 

  变要“脱胎换骨”,非以旧包新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有一张拍自乌镇的照片非常火爆:一名记者坐在台阶上发稿,身边有几位大妈侧目相看。照片中的记者是《新民晚报》的新媒体记者,为了及时发稿,他放弃了乌镇可口的午餐。陈启伟说,互联网时代下的传播,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需要改变的太多,要改已形成的观念,要改已习惯的工作方式,要改既定的发展思路。

  “今天的报人已不能仅仅为一张报纸工作。”“面对互联网媒体,我们不能再继续慢节奏舒舒服服地工作。”“媒体要融合转型就要脱胎换骨,整体变革。”陈启伟的这些观点在上海的传统媒体中已经开始落地——《解放日报》下一步将留下极少一部分精兵强将来维持日常的采编工作,更多的人力资源、更多的投入将倾向新筹划的“上海观察”新媒体;《新民晚报》的报道终点转向融合报道,编前会的重点已经从关注头版头条转到多媒体平台策划。

  在李杲看来,重构新的媒体生态系统,就是要构建符合互联网思维特征、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顺应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新的媒体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必须是全新的,绝对不是以旧包新,也绝对不是修修补补。”

  《钱江晚报》作为浙报集团新媒体战略的主要实践者,通过并购、整合等手段,凝聚了可观的用户;搭建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支撑的全媒体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对用户个性化特征和需求进行有效研究与挖掘;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新闻资讯和智慧服务为主线进行垂直领域和区域性的“服务+新闻”的探索。该报以内部架构和流程再造为突破口,设立了技术中心,招聘了总工程师,把技术提到和采编队伍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

  “我们还要成立一个运营中心,在未来,有可能形成运营、技术、采编三支力量并重,甚至有可能变成以运营为核心、以技术为引领、以采编为基础的队伍结构、内部组织架构。”在李杲看来,这个变化在报业内部架构上将具有现实意义。

 

  一切归零,才能重新拥有未来

  “融合发展应该以互联网为主体,重建互联网平台,这是我们的基本观念。”李鹏表示,《华西都市报》要给技术更核心的位置,“有人觉得不太可能,但是我们尝试和努力实现这种可能。我们重构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要让资本成为转型的新动力,这也是我们正在尝试的一个方面”。

  重构,几乎是每一个提倡变革的媒体人的共识。而在互联网空间下,提升技术在媒体传播中的核心位置,也成了很多媒体的战略选择。李杲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在互联网技术引领的行业里,如果媒体不掌握、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有新媒体、所有媒体融合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观察和思考,技术的地位在我们的媒介内部结构里必须大大强化,而这种强化,必然会导致报社核心组织架构的变化。”李杲表示,一个以运营、技术、采编为核心的架构,是《钱江晚报》未来几年坚持走下去的路径。从今年8月开始,《钱江晚报》在内部的采编流程上已经进行调整,开始实行AB班制度,原来以夜班为主、以报纸出版为核心,改成24小时在线的全媒体采编模式。

  对此,《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表示,真正的价值链重构才会产生全新的元素,只有产生全新的元素才能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价值,才能源源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就像打破产业边界、打破组织的边界,有可能催生出全新的经济形态——生态经济一样,什么时候形成了适合种群发展的生态环境,什么时候可能才算找到了都市类报纸的转型之路。而作为媒体最有价值资源之一的人才,则率先成为《扬子晚报》的目标。

  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报纸,能否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重获新生?曾经在中国报业市场独领风骚的都市类报纸,能否走出转型的困境实现再次飞跃?或许就像李鹏所言,必须要一切归零,从头再来,拥抱变化,才有可能真正拥有未来。

编辑:朱立翠

本刊简介投稿信箱联系我们报业协会简况

山东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

本刊编辑部: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本网站页面设计制作: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