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媒体经营研究

这十个雷区:新闻机构千万别盲目跟风

来源:山东报业 作者: 时间:2015-01-13 15:03

  移动设备层出不穷,在线阅读者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为了掌握数字媒体时代的新闻节奏,全球的媒体机构都在手机客户端和网站应用上大费心思。混乱之中,正是媒体人应该扪心自问的最佳时机:什么才是我们想做的网络新闻?我们真的要彻底摒弃传统吗?一起在变革中理清不应趋之若鹜的十个方向。

  一、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过度依赖视频拍摄

  冗杂的视频是新闻网站最常见的漏洞。如今制作视频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所以很多人抱着“别管那么多了,拍呗”的心态。难道我们忘了,专业的广播仍然存在,并且有足够的理由存在吗?

  二、只根据算法和数据统计确定选题

  受众的品味和关注点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固然重要,但这肯定不能成为改变选题的决定性因素。同样的,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不能解决新闻内容的核心问题。

  新闻编辑室们真正缺少的是资源、创意和操纵爆炸性数字信息的野心。

  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新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一直在被高估。

  媒体人的最终目标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当务之急是做出强有力的编辑决定,而不是将精力过度用于投资各项新兴科技产品。

  三、把美媒看作是无法超越的神存在

  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的性格和文化倾向是截然不同的。况且即使在欧洲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传媒体制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德国和法国。

  因此,如果你把美媒视作偶像,那可就要小心了。

  四、做甩手掌柜,外包网站和创意项目

  传统媒体现在出现了一种恼人的趋势,他们习惯于把数据工作外包给一些专业机构,而这项服务的费用并不低。事实上,这些工作往往能够激发创造性和新思维,如果编辑团队愿意花点心思自己diy,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放眼今天的新闻数据领域,这种做法仍然很小众,只有一些充满激情的年轻记者愿意尝试。

  即使是在大型的新闻团队,人们能自发编辑和更新一下博客内容就很不错了,毕竟类似的工作要求的技能和所需的资源是很庞大的。

  新闻工作者经常向媒体主管抱怨:“你知道,整合新闻数据比新闻调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而且出力不讨好。”其实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

  五、反复调整人员组成,美其名曰“为了数字化”

  把记者和团队紧密结合起来,还是让他们各司其职、互不干涉?“调度员”和“网站大使”这类职位出现已有近十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他们也没发挥什么实际作用。

  你怎么能奢望沙漠中长出绿草?你怎么能在给员工施压的同时期待他们产生有创造力的想法?

  网络并不是一个可以根据要求随时激活的插件。过度依赖网络技术其实是新闻编辑室无能的体现,也是资源紧缺、记者缺乏理想的直接结果。

  六、内容花哨,缺乏品质

  成功的内容——无论文本长短、是否包含图表或互动——首先取决于它将带来的消费力和它的品质。准确的同时给人以惊喜,这样你才能抓住读者。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过去我们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用以处理信息的工具。

  七、把一切扔给年轻人,对问题视而不见

  在裁员季中,新闻集团放弃他们的资深记者,是因为他们需要投入太多成本。然而在一个内容和分析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优秀员工的经验才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新闻网站不是年轻人的天下,而是所有聪明大脑的集合体。

  新闻机构还能靠什么吸引特立独行的人才?当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初创企业和跨平台项目时,老牌媒体的优势何在?

  尽管网络带来的自由度很高,传统媒体却还犹豫不决于是否应该给人们充分的话语权。从某方面来说,这样的态度体现出一种谨慎的开放,但是媒体们的确应该加快速度,适应这个充满激情的时代,毕竟已经有那么多的年轻记者跃跃欲试了。

  八、付费浏览是新闻网站的救命稻草?

  在广告和公关公司的帮助下,新闻网站想要多少粉丝量都不成问题。但是在为读者提供海量优质阅读内容的同时,这比数据所需的费用该如何获得?

  尽管你没有向读者们索要服务费,但是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存在许多隐性技术收费,简单起见,你可以直接在广告中标明:“你可以通过手机浏览我们的内容(收费)。”

  否则你打算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新闻内容呢?永远不会出现纸质版的独家报道?别开玩笑了。

  九、一心推广,但缺乏品牌意识

  将新闻网站打造成一个品牌,意味着你需要不断证明你的价值,你的独特性,持续向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并且争取出版和进一步推广自己的新闻。

  对于新闻界来说,最好的形象大使就是记者本身。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次号召。

  十、被市场需求牵着鼻子走

  成功的创业者只需短短几年就能建立起领先于市场的新闻网站,并且取得可观的盈利。

  在每一个被传统媒体置之不理的战场,都有雄心勃勃的初创企业挖掘到自己的能量来源。记者们固守成规的思维模式造成了今天媒体领域的停滞不前。

  网站记者们不应该浪费时间原地打转,被动的迎合时下最新的网络潮流。在我看来,敢于不同、敢于发声的勇气要比蜷缩于社交媒体的阴影下来的明智。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高质量、高附加值并且具有新闻决断力的商业模式,我们的未来就在自己手中。

  让我们期待数字化转型将会带来更多机遇和高质量的内容。

编辑:朱立翠

本刊简介投稿信箱联系我们报业协会简况

山东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

本刊编辑部: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本网站页面设计制作: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