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验交流>信息技术

以技术引领报业转型发展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袁博 时间:2013-12-19 16:05

  2010年12月10-11日,由中国报业协会电子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报社信息技术规划与建设工作会议暨2010技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及地方80多家报社的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技术公司,共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报业协会会长、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以及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分别给大会发来贺信。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怀福、人民日报社技术部主任王义堂、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副巡视员谢俊旗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人民日报社技术部主任王义堂在讲话中指出,技术是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作为党报技术工作者,需要转变历史上形成的思维模式,具备信息时代的思维。要用技术引领国际一流媒体的建设,要由技术保障向技术引领转变,由工程师思维向辩证思维转变,由计划经济思维向市场思维转变,由推广应用向研发应用转变。我们站在报业的历史转折点上,身负重担,要用智慧和汗水创立媒体传播的新时代。

  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怀福代表中国报协讲话,他强调,中国报业如何转型,加快发展,各级党报怎样依靠技术的驱动力,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建设一流媒体,是报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次年会召开之际,正值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各报社重视信息化建设,做好“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分步实施工作,加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力度,加强技术队伍的建设。同时,各报社要关注前沿技术,加强报社与研究机构和厂家的合作,探索报业全媒体之道。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副巡视员谢俊旗通报了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项目的进展情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新闻技术界资深专家孙宝传和人民日报社总工程师高沁分别就报业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十二五”报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及人民日报社信息化建设规划思路与发展方向等进行了专题演讲。会议宣读了中国报协对新一届电子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批复。

  会议围绕“技术引领、融合创新”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总结交流报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成果经验,探讨新媒体发展和报业转型趋势,谋划报业“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规划。会议采用主题演讲、专题论坛、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主题鲜明、内容翔实。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报业“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议》。

  会议还对在“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报社,进行了表彰。其中,人民日报社等5家单位获得中国报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奖。解放军报社等11家报社,获得中国报业信息化建设创新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16家报社,获得中国报业信息化建设优秀奖。中国报协电子技术工作委员会原主任王振铎获得中国报业信息化建设突出贡献奖。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获得中国报业信息化建设特殊贡献奖,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获得中国报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奖。

  中国报协电子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辛乘胜作会议总结发言。他就《中国报业“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议书》(以下简称《规划建议书》)的起草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了说明,并希望各报社认真讨论,集思广益,提出宝贵意见,使建议书更加完善、科学。

  本着“抓住机遇,高位切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传播能力这个中心任务”的指导思想出发,《规划建议书》提出,中国报业“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采编智能化、信息全媒化、办公协同化、资源共享化。到2015年基本实现:报业全媒体复合出版管理平台基本形成,报纸出版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报社的传播能力明显提高,新媒体探索和数字传播研究取得建树性成果,关键业务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程度进一步深化,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人才队伍基本适应工作要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健全,初步形成统一完整、功能完善、安全可靠、促进报业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规划建议书》指出了中国报业“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一、全面实施报纸出版数字化建设

  实施报纸出版数字化建设,要加快推进采编系统智能化建设,通过全新的、充满竞争力的全媒体供稿机制和业务管理流程,打破报刊、网站以及其他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和跨媒体融合,为新闻内容的“一次采集、多次发布、多元出版”创造技术条件;要逐步完善和拓展新闻业务流程,开发和建立评报分析、统计反馈、绩效考核、费用结算等系统,形成一个全媒体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科学管理体系;要开发基于智能文本检校预处理系统,使之与采编系统有效结合,实现人机协同校对、校对与排版并行等功能,使检校工作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校对正确率和工作效率。

  实施报纸出版数字化建设,继续推进历史报纸文献数据库建设。要按照国家《中文新闻信息置标语言》和《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建立新闻数据库或者增加新闻数据库的特征信息。同时,还要不断跟踪和应用中文信息智能化技术,开发具有统一分类、关键词自动标引和检索功能的新闻知识库管理体系,为办报和社会提供信息增值服务。

  二、深化业务应用,实现协同办公

  “十二五”期间,各个报社要更加注重信息共享的易用性、权威性和开放性,注重沟通协作的便捷性,注重构建可拓展的信息管理支撑平台,实现系统有效融合衔接,数据接口规范和信息充分共享,为报社经营管理和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要建立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报纸生产和经营管理系统,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有限资源,提高报社的管理水平、决策能力和经济效益。

  要进一步细化需求,不断完善和改进系统功能,建立和实现具有信息发布、邮件通信、公文流转、网上报批、知识管理、协作沟通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低碳、高效的办公效能。我们还要开发异构系统信息搜索平台,实现异构数据库系统的跨库检索,提高检索结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改进和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手段。要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原则。要重视事前预防,加强事中保护,完善事后审计。逐步建立一套先进管用、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同时,要全面保障出版流程控制安全,保障报纸出版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要重视数据库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十二五”期间,报社要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提上日程。各个报社要根据自身的财力情况统筹规划,资金允许的报社要逐步开始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

  四、加强基础项目的研发与应用

  《规划建议书》要求,“十二五”期间,各个报社要关注和参与新闻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要主动使用和积极推进标准的普及工作。报业要发展,要转型,要构建不同的传播形态,必须加快新媒体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延伸,必须从新媒体中寻找发展的支点。要深入探索传统报纸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方式,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要找到媒体融合的最佳空间。报社在做好内容的同时,网站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要积极发展和建立手机报和其它移动多媒体接收终端,要关注和跟踪《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重点项目技术研发的进展情况,要努力争取作为示范单位积极参与和推进相关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应用。

  为了推进报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使“十二五”技术规划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建议书》还提出了三大建议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各个报社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和协调报社信息化工作。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由信息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与技术部门的联系工作。各级领导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议报社把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

  二、转变思想观念

  报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驱动。报业的广大技术人员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培养辩证思维,把工作重点由技术保障向技术研发和创新转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

  三、强化队伍建设

  报社可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一些急需人才,培养一些专业人才,锻炼一些可塑人才,储备一些发展人才。既要注意培养在特定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建树的“偏才”,也要培养能胜任多岗位工作要求的“全才”。要加快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激励机制,建设与报社转型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辛乘胜在总结发言中再次强调,“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报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是跨媒体融合创新的攻坚时期,也是中国报业妥善应对媒体竞争局面变化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新闻技术工作极为重视,将它提到了党的执政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高度,纳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作为服务于报业的技术工作者,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在竞争中深化改革,在转型中更新传播理念,用技术引领中国报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编辑:孙翔

本刊简介投稿信箱联系我们报业协会简况

山东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

本刊编辑部: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本网站页面设计制作: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