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验交流>新媒体信息技术

莱芜报业传媒集团:小地方的大文章

来源:山东报业 作者:孟海风 时间:2016-06-07 11:16

  莱芜报业传媒集团(莱芜日报社)党委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市委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把新媒体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研究确定了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具有党报特质、莱芜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主流网络媒体平台。2014918日莱芜日报新媒体平台上线开通。构建完成了一个集莱芜新闻网、莱芜日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Love莱芜手机客户端、莱芜报业微商城于一体,实现全方位生产、立体化传播的党报新媒体矩阵。

  目前,新媒体平台的用户总数超过28万,每天发布信息200多条。微博单篇稿件一天最高超过3万次,微博话题“莱芜事儿”浏览量达到1001.4万人次;微信单篇稿件最高浏览量超过10万,总阅读量超过2000万,稳居莱芜微信排名首席,在全省的媒体微信排名最好第4名,在全国报刊微信公众号排名最高排102名。以上这些数据,与兄弟媒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不得不介绍的背景是莱芜仅有人口不足130万,城镇人口也仅有40万,从粉丝所占人口比重来看,这些数字还是能摆在台面上的。

  在人员构成方面,新媒体中心根据职能定位分为三个部室,活动策划部、采编事业部和技术服务部,现有工作人员23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

 

  一、整合资源,加速融合,加快转型发展

  新媒体中心成立之初,开设、申请了大量账号与平台,力量分散,精力难以顾及。结合新媒体建设的总体思路,集团(报社)着力实施了“新媒体建设工程”,对资源进行了深度整合。将全市小记者QQ群、全市摄影爱好者QQ群,莱芜小记者网、莱芜图片网、莱芜文明网,莱芜手机报、莱芜折扣行,以及日报、晨刊单独运行的腾讯、新浪微博及微信等资源进行了统一整合布局,将新闻生产的各要素聚合在一个大的核心平台下重新调配、分工与协作,从而使各媒体终端从过去相对独立的单位变为互相关联的单元。

  与此同时,集团(报社)专门制定了《新媒体供稿考核办法》,所有编辑记者率先开通了“莱芜日报+实名”的微博账号。外出采访,会议报道等遇到线索,第一时间发微博,新媒体中心根据需要进行对接,需要的内容、采访的角度、照片的拍摄同步完成,打通了报纸与新媒体采编发通道,抢占了先机,获取到民营或个体媒体无法获取的权威信息,线索资源共享,互补短板,激励编辑记者充分参与到微博、微信、网站等的内容生产链条中,实现了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

 

  二、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寻找兴奋点

  在内容生产方面,秉承政治家办新媒体的原则,摒弃以制造负面网络新闻博眼球获取点击量的手法,以正面的、接地气的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借助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需求,进行量身订做式内容推送。

  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同时依据调查问卷,了解用户性别及年龄层,掌握用户阅读习惯,同时,对一段时间内高阅读量文章进行汇总,对朋友圈内转发文章进行分析,分析高阅读量和高转发文章的内容定位和语言风格,确定了粉丝喜爱的文章类型,根据精准分析,进行“口味式”内容定制,总结出了“价值新闻作为着力点、归纳材料为突破口、养生保健作为第三阅读点”的内容定位,在语言方面,一改严肃的面孔,强调活泼与互动,在规划类、民生类文章下面制作投票、或者鼓励留言。这些措施满足了粉丝口味,提升粉丝的阅读体验,增加了粉丝黏性,阅读量居高不下。《重磅!万达广场位置定了,将建在这!》五个小时突破2万。《莱芜一县级干部被查出》《莱芜十大违章高发地!》……等等,根据用户口味定制的文章短时间内轻松突破两三万。与其他媒体不同,我们没有庞大的微信团队,仅仅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微信公众平台。

  作为党报新媒体平台,宣传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责无旁贷,但前期运营发现生硬的、传授式的报道,很难引起粉丝的关注。根据这一现状,我们对文件或者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找出粉丝的兴奋点,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把“政治的民生化”“把生硬的生动化”“把枯燥的活泼化”,采用图文、视频、音频等形式,既保证了宣传效果又能提升阅读体验。如两会报道,让美编根据会议内容找干货制作图片,变生硬的文字为活泼的图片,变枯燥的数字为精彩的动画,三天的两会报道阅读量突破了50万人次。2015年莱芜“固卫迎审”战役打响,新媒体各平台发布照片2146幅、视频35部、音频59段,在仅有130万人口的莱芜,总阅读量达到91万人次,网友评论4000余条、点赞6000余个。     

  三、精品活动 引流增粉 品牌提升影响力

  新媒体最大的受众是粉丝,如何快速增加粉丝数量提升影响力,是新媒体发展的首次大考。为适应小众化、多元化的用户需求,为不同层次、不同偏好的受众提供增值服务,集团(报社)从顶层设计入手,提出了“以活动增粉,以服务引流,以品牌提升影响力”理念,实现了粉丝数量快速增长、影响力稳定提升。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周周有小活动,月月有创收活动,2015年全年共计组织活动50多次。同时热衷公益事业,为7名患病儿童进行报道、义卖、募捐活动,募集资金十几万元,为大葱和苹果愁卖的菜农、果农销售产品两万余斤,打造了新媒体公益品牌。

  组织评选活动拉动增粉。策划了维权人物评选、全市政法系统双十佳评选等系列活动,微信粉丝由2015年年初的2000余人快速增长至目前的近15万人。

  粉丝的增多、影响力的提升,带来的是多方面的合作。2016年,我们参与组织了“徒步雪野 相约四季”全民徒步大赛,326日第一季时就通过新媒体平台报名,既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扩大了新媒体影响力。528日的第二季活动在开放报名的3个小时就报名一千多人,因受活动人数限制,不得不关闭报名通道。

  20158月份以来,我们还开设了无仓储、轻资产的莱芜报业微商城,探索电商模式,先后与全国十几家报社、本地六家企业进行合作,摸索出了一些经营的经验,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各平台还加强创新,如情景短剧《莱芜超儿》,以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迅速在莱芜大地走红,目前发布18期,各视频网站浏览量累计超过70余万次,丰富了莱芜人的文化生活,更是引领了娱乐的新主张。

 

  四、技术支撑 立足本土 打造一流政务圈

  先进技术,是新兴媒体的原动力。新华网副总编辑申江婴说过,谁占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能占领未来新媒体的制高点。从新媒体平台建设规划之初,集团(报社)党委就瞄准和利用最新技术,开发了安卓版、苹果版的Love莱芜手机客户端;并招聘了专业研发人才,对手机客户端不断进行后期自主研发和改良升级。2015117日,Love莱芜手机客户端2.0版正式上线发布,20163月,love莱芜手机上线。

  技术的进步,不仅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对外承接技术工程的能力。截至目前,已经为市纪委、组织部、国土局等近二十家部门单位以及二十多家企业开发了微信公众号;同时为公安局自主研发了“警务E指通”手机应用系统,这一技术荣获山东省公安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市推广并与多家外省市单位有了合作意向。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莱芜报业传媒集团(莱芜日报社)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一个全新重要的宣传媒体和网络发布主渠道,也是市委、市政府与广大网民互动沟通的新桥梁。对集团(报社)来说,新媒体也渐渐成为报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作者为莱芜报业传媒集团(莱芜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

编辑:朱立翠

本刊简介投稿信箱联系我们报业协会简况

山东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

本刊编辑部: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本网站页面设计制作: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