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和转型
来源:山东报业 作者:杨坤 时间:2015-07-21 11:11
山东法制报编辑 杨坤
作为专业类报纸,山东法制报进行媒体融合和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制约非常多:读者群主要在政法系统,与市场有一定的距离;经营模式单一、采编人力不足;报纸的性质为专业报纸,可读性和接受度较低。这样几点制约,导致最初全社上下对新媒体发展和转型的兴趣、信心普遍不足。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是短板,同时也是优势。“船小好掉头”、专业报纸有着庞大专业读者群、山东唯一权威法治报媒——这些都成了我们的优势。
2013年下半年,我们组建新媒体新思维学习小组,对报业发展前景、新媒体、互联网思维、同行成功案例进行了学习分析,并达成共识——山东法制报要借报业转型、新媒体崛起之际实现前所未有的开拓前进。在随后召开的新媒体讨论会上,全体成员对目前制约报社转型的瓶颈进行了讨论,坚定了“困难都可以解决、短板同时也是优势”的信心,确立了“开拓传播渠道+做精传播内容=增强传播影响力”的思路。
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我们迅速建立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法治新闻APP,形成一条新闻出现,微博、微信、APP、网站、报纸全局播发这样的传播网络,大大增强了传统单一报纸传播效力。渠道好搭建,传播内容如何与渠道相适应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大问题。我们迅速调整思路和策略,微信微博设立专门的值班编辑制度,推出“新闻早读”、“趣说司考”、“小编指南”、“微警事”等阅读量较高的专栏,还开启了剧场版的普法文风,收到很多网站的授权合作意向。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推出了一些反响不佳的栏目,但我们及时调整,去糟取精,最终沉淀下一些好的内容制作经验。当然,好的内容还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品牌和影响力,我们在接下来的媒体转型过程中,还是会适应当下传播特点,坚持不断调整、不断推出、不断创新,把内容和渠道优优组合,最终形成较好的传播效果。
随着传播渠道和内容制作的发展,2015年上半年,我们又推出了一系列独立的项目。包括以关爱未成年人为主旨的“蒲公英行动”、以提升全省执法能力为目标的“全省政法系统心理大巡讲”、以让老百姓知法懂法为目的的普法剧场……每个项目都采用新媒体传统媒体融为一体、线上线下相结”的思路,打造山东法制报社的公信力品牌的同时,为报社实现一定的收益。
在媒体转型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总结如下几点——
1、内容永远是王道。虽然好的内容不能立刻带来效益,但是坚持做好传统采编是媒体立足的根基。
2、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不要盲目跟风。针对这点,我们法制报感受是最明显的。在最初发展阶段,我们试图获得政法圈子外的普通市民的“芳心”,但效果甚微。然而我们发现圈子内的全省政法工作者就是一个不小的读者群,如果我们能为这部分读者精准地做好服务,也就拥有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这点也正好说明“短板即优势”的道理。新媒体发展之初,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们不能自乱阵脚,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子才是赢家。
3、要充分发挥年轻一线采编经营人员的能量,一个新闻多次处理,新媒体、传统媒体多次加工利用。
4、给“媒体转型”开足“绿色通道”,让一些新的想法能得到快速执行。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拨开杂草或许就是大路一条。
5、媒体转型,聚焦点不要放在效益上。传播影响力有了,效益自然就来了。因此,推出新项目的时候,除了要考察是否有盈利空间,还要重视这项目对于媒体影响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
编辑:朱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