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看人民日报社技术部有哪些融合经验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作者: 时间:2023-01-30 09:54
原标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高质量技术创新引领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到人民日报社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表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2]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编委会领导下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进程,编委会高度重视报社技术工作。十年来,人民日报社技术部紧紧围绕报社中心工作和媒体深度融合,以构建“1+2+3+4+X+N”全媒体技术支撑体系为目标,在报社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一系列重点技术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人民日报》全媒体矩阵传播格局,有效推动报社信息化建设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1 顶层设计,打造全媒体技术支撑体系
《人民日报》始终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快融合步伐,逐步形成涵盖报、刊、网、端、微、屏等 10 多种载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出版发行报刊 34 种,总发行量近 600 万,拥有网络媒体500 多家,综合覆盖人群超 13 亿。其中抖音账号关注数超 1.6 亿,在抖音账号中高居第一,微博总粉丝量 4.40 亿,微信公众号总粉丝量 1.31 亿,短视频账号总粉丝量 5.14亿,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总粉丝量 2.39 亿,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影响力提供了新范例。《人民日报》将网站、微博、微信、中英客户端、抖音、推特等新媒体媒介成为党报声音的放大器,把党的声音传播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书写了精彩的时代答卷。
传播矩阵的不断扩展和采编效率的日益提升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围绕社领导提出的“突出重点,问题导向,了解借助外脑外力加强技术建设和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任务要求,报社先后与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座谈,并专程拜访国内传媒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结合调研情况和报社技术现状,从顶层设计和措施行动两个层面提出构建人民日报社“1+2+3+4+X+N”全媒体技术支撑体系,为党报技术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其中,“1”是“人民日报社媒体技术联席会”体制机制,统筹报社技术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网络安全和协调报社技术资源;“2”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这 2条业务主线;“3”是报社在建的数据中心机房、同城灾备机房、异地灾备机房这 3 个技术支撑平台;“4”是全媒体采编、涉密内参、内网办公、网络安全,代表报社技术支撑及服务的业务对象;“X”是构建支撑全社高质量发展的 AI 中台、数据中台、5G 中台和视频中台等公共技术基础能力;“N”是持续的技术支撑和保障。[3]
2筑牢根基,建强用好各类全媒体出版生产系统
十年间,人民日报社先后建成或升级了全媒体新闻资源管理系统(公共稿库一期、二期)、全媒体新闻编排系统、采编云服务平台、移动报道指挥平台等业务系统,构建了新一代信息化平台以及全媒体生产矩阵的雏形,创造了多个业界首次,完成了从内容整合、采编策划到报道指挥的全方位融合建设,实现了新闻采编生产模式的巨大变革与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也为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和赋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 年年初正式上线运行“人民日报公共稿库系统”,整合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人民网的新闻资源,实现了新闻稿件的共享,对加强报网互动,优化稿件流程,提高稿件的首发率、及时率和落地率做了探索和尝试。当年投入使用的“人民日报出版流程控制与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对报纸出版流程的规范和统一管理,提高了本报和全国各代印点的报纸出版生产效率和安全可靠性。2013 年 11 月,开通建立了新疆分社、西藏分社和青海分社直通北京总社的专用光纤网络,解决了部分地区与总社通信不畅的问题。2014 年建成的“人民日报社技术支撑体系新一代编排系统(一期)及全媒体新闻资源管理系统(二期)项目”,是报业首次在虚拟化和云计算应用领域的探索,实现了在手机进行采编签发等移动化操作。“人民日报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实现了移动新闻编辑和移动办公,在业界率先实现了跨平台的移动终端智能适配。同年建设报社首个专有云平台“人民日报采编云服务平台”,应用业界领先的虚拟化技术,大幅提高了领导审版、记者写稿、编辑编稿的效率。在此后历年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中央领导人出访等重大宣传报道活动中,采编云平台均有效保障了相关重要报道活动的顺利完成。2015 年,在媒体行业首次提出并主导研发了“人民日报社移动报道指挥平台”,具有安全可信、自主可控、业务融合、智慧先进的特点,为本报新闻报道和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可靠、便捷的移动报道指挥和新闻业务融合技术支撑平台。2017 年,报社完成了“新闻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课题”,开发了简单易用的工具NewsViz,提升了数据新闻制作的时效性。2021 年,自主研发推出移动采编高清大样审看软件,打破纸媒无法在H5 页面中显示飞腾高清大样的技术壁垒,为报社领导随时随地审看高清大样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报业同行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移动高清审样范例。
3 创新机制,一盘棋全局统筹调度助媒体融合发展
采编发流程再造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2017 年,在中宣部领导的指导关怀下,报社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全媒体新闻平台“中央厨房”,为《人民日报》融合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和业务承载能力,促进报社各家媒体和全国主流媒体的互联共享,成为面向全行业的融合发展引擎。
近年来,报社紧跟移动化、视频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以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移动视频直播平台“人民直播”等《人民日报》所属移动新媒体平台渠道优势和新媒体时政报道内容优势为基础,聚焦视频制作和视频平台搭建,打通生产、采集、审核、聚合、呈现、分发等环节,建设主流价值引领、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力量汇聚、用户广泛参与的主流视频 PGC聚合平台,打造全新“PUGC”模式视频内容生态。2022年 9 月,由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共同组织实施的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 App——“视界”正式上线。
“视界”面向视频业务提供统一的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提供面向社会大众的内容生态服务能力,提供有效的业务运营能力,提供丰富的大数据支撑能力,提供智能化的内容生产能力,实现多终端内容发布管控,做到对视频客户端及多端发布渠道的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个性化推荐。“视界”通过与县域一级政府或融媒体中心合作,发掘视频创作者,并根据县域特色定位,在形象设计、IP 打造、产业数字化方面提供精准扶持。通过提供视频创作者技能培训、流量支持,搭建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便民服务通道等多种形式,真实提高基层传播能力,提升地方形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发展、活跃县域经济中更好发挥中央主流媒体作用。
人民日报社贯彻落实编委会“全社一盘棋,资源共享,促进媒体融合更好发展”的指示精神,不断建立健全全局统筹调度机制。2020 年成立媒体技术联席会,对内为报社编委会当好技术参谋助手,做好报社技术发展的总设计、总调度、总协调,对外全面了解业内最前沿、最先进、最实用的新技术,深入洞察顶级知名技术公司在媒体领域的新理念、新运用、新设备,实现报社技术效能最大化,资金使用集约化。此外,还特别为技术人员建立“码农社”平台,并将其打造成为报社融合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大脑。该平台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交流方式,定期组织报社各单位的技术青年开展技术研讨,邀请国内知名的技术领军者来报社交流研讨全媒体新闻生态、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国产化等新技术、新理念,组织青年到高新技术企业实地调研,参观学习最先进的技术成果,通过线上直播、网络课堂、线下参观与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激发重大技术项目设计灵感和建设思路,为报社的信息化建设做好技术人才储备和培养工作。
4 创新驱动,加快新技术新装备在融合发展中的运用
在这个大转型、大融合的新时代,人民日报社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中的运用,紧跟技术发展前沿,从全媒体新闻报道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技术助力全媒体新闻生产的新场景、新应用,多措并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阔步向前。
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率先尝试运用“5G+VR”进行全景直播,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同年 4 月,联合中国联通在报社办公区实现 5G 信号覆盖,是业内第一批完成 5G 宏基站本地化部署的单位。同年 7 月,牵头成功举办“5G 技术运用走进人民日报”体验展,与中国联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建设 5G 媒体应用实验室,积极探索 5G 环境下媒体应用和产品创新。此后,报社引入 5G 作为支撑宣传报道的技术新常态,提前制定 5G 技术保障方案,为前方报道团队提供大带宽高速率的5G网络,重点关注 5G 技术的发展动向,积极尝试 5G 背包、切片技术、5G SDWAN 等 5G 新成果,全面持续赋能本报新媒体报道。
2020 年,报社发布了人民日报 AI 智能编辑部,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的看、听、悟、审、查等各方面能力,多角度、全方位为全媒体新闻采编生产赋能。2021 年推出 AI 编辑部 2.0,新增五大全新 AI 能力,结合 5G+ 边缘计算技术,强化该系统在报社全媒体生产的应用场景与深度、广度。2022 年两会前夕,顺应重大报道视频化、智能化、云端化、移动化、轻量化、安全化等趋势,创新推出 AI 编辑部 3.0。
近年来,报社成立了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人工智能研究为核心、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围绕主流价值观精准传播理论科学与计算、内容智能审核和风控评级、基于内容传播领域的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三个重点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此外,报社还成立了智慧媒体研究院,整合各类优质资源,组建一流技术团队,建设智库、技术、投资平台,聚合新一轮技术驱动力。
5聚焦前线,着力提升重大宣传报道技术保障能力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全国两会、国家级主场外交活动及重要活动等已成为各家媒体检验新闻报道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的重要平台,是展示媒体融合成果的“练兵场”。近年来,人民日报社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应用,以重大宣传报道为契机,围绕技术服务和技术创新两条主线,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为报社全媒体新闻报道提质增效。
2015 年两会,加强对报社新闻生产的技术支撑,对移动报道技术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布局,为一线记者配备当时最先进的三网通 4G 无线数据终端设备,提升传稿效率。2016 年两会,移动报道指挥系统正式启用,创新使用“安全、融合、先进”的移动技术助力两会报道,提升了两会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017 年,该平台为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一带一路”等重大新闻报道的“中央厨房”机制提供了安全、及时、可信的融合沟通平台,是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常态化运行的报道指挥调度系统,也是全社编辑记者和工作人员进行即时信息沟通、新闻素材和工作信息分发、共享及融通的重要移动化业务平台。2018 年,该平台新增阅后即焚功能、敏感信息控制、信息后台监管模块。2019 年,实现人工智能与报社全媒体传播矩阵紧密融合。增加智能语音转换、实时翻译私有化部署功能等等。同年两会报道、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为前方报道团队提供 5G 随行Wi-Fi 和 5G 背包,实现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提升新媒体产品制作效率,新设备“智能投屏盒子”,实现了无线投屏、异地投屏,方便前方报道组领导用大屏审稿、审版。2020 年两会,创新运用 AI+5G 新技术,创新应用新一代 5G 背包,成功助力本报新媒体记者在北京会议中心实现5G+4K超高清直播。2021 年两会,推出的AI 编辑部 2.0 结合 5G+ 边缘计算以及采编高清大样审看功能,为报社全媒体报道赋能。2022 年两会,创新推出文稿核校、稿件唱校、报头检查、版面透版检视审查和重要文件管理系统 5 个新功能,不断提升安全出版的技术保障能力。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在重大报道的应用落地,重大报道技术保障作用更为凸显,前方随团技术保障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由无序到规范的演变,现已趋于常态化全能化,后方社内技术保障团队从“编辑楼夜班平台”单平台保障值守到“编辑夜班平台、新媒体大厦全媒体新闻平台”双平台联动保障,前后方技术保障团队高效联动、通力配合,技术保障逐步从支撑性服务向引领性服务转变。
6规划长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创技术支撑新局面
人民日报社规划长远,扎实推进国际传播能力支撑体系建设、国产化应用创新等重点技术项目,全力提升报社信息化建设水平,利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和装备赋能并支撑和保障报、刊、网、端、微、屏等全媒体业务矩阵的内容创作和融通联动;聚焦“策、采、编、核、审、评、播、印、发”等关键环节;聚焦轻量化、智能化、移动化,高效率、高动能地推动采编、办公、管理、技术“多融合”;有效助力数据管控和内容生产,共推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2018 年至今,报社围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总目标,全力推进国际传播技术支撑体系项目的建设工作,经过大量翔实具体的调研和座谈,总结业务部门实际工作需要,结合传媒行业、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能力,形成 14 个方面的核心建设内容。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提升报社在新闻资源聚合、采编时效提高、移动办公便捷、传播能力增强等方面的能力,为《人民日报》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人民日报社还圆满完成办公系统国产化替代应用创新重大项目工程实施建设任务,于 2022 年 6 月通过竣工验收并全面投入运行,该项目获得中直评审专家高度评价。
7 结语
回首十年,人民日报社的信息化建设与媒体融合发展历程,可称为一部随时代发展和需求变迁不断探索革新的奋斗史,披荆斩棘、与时偕行,不断强化创新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引领性、前瞻性。始终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手段,为采编生产与媒体融合转型谋良策、提效率、开新局,逐渐形成全局统筹、全社协调的调度机制,并愈发成熟、运作平稳。当前,正值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关键时期,以先进技术确保全媒体采编生产提质增效、助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使命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人民日报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持续保持技术敏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稳步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EB/OL]. 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1/2019/0125/c1024-30590913.html,2019-1-25/2022-11-01.
[2]人民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EB/OL]. 人民网,
http://20th.cpcnews.cn/n101/2022/1017/c98-661.html,2022-10-17/2022-11-01.
[3]郝冠南,刘星宏.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内容生产——人民日报 AI 编辑部 3.0 助力两会报道 [J]. 中国传媒科技,2022(5):7-9.
(原文刊载于《中国传媒科技》2022(11):26-29,作者郝冠南系人民日报社技术部融合保障处处长)
编辑:陈凤祁